昨天,央企中国联通混改方案公布,吹皱一池春水。
其实,早在 2014 年中石化就打响了央企混改第一枪。不过,与中石化混改相比,这次的联通混改才称得上真正的突破, 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
且听我道出其中原委。
想当初,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引爆全球对中国“改革红利”的关注。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爆破点,更令市场激动和震颤。
不过,深水区的国企改革注定是充满波折与挑战。
2014 年 7 月 15 日笔者应邀参加李克强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与总理有过一段有关混合所有制的问答。
两个月后,2014 年 9 月,中石化打响了混改第一枪。
这第一枪打响之后,国企混改陷入长达叁年的沉寂。究其原因,用我上述叁个标准可以衡量: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中石化只是拿“销售公司”做混改,而未触及整个公司层面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混改后,中石化在销售公司持股比例依然高达 70%,一股独大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这样的股权结构,很难带来“去行政化”的突破
“民企首富园丁”、金融大佬蔡洪平曾经直言:在现代资本市场,保持 50% 以上的持股比例是低效率的选择。蔡洪平说:
&苍产蝉辫;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以只有 7%的持股比例就控制了市值高达 3000 亿 美元的公司,并且自身也成为亚洲首富。这样的资本控制力,才是有效率的控制。
作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细化与落实,2015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对于深化国有公司改革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