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精产品一三三区

“沉默”的领导干部注意了!中纪委明确:这4种行为是失职!

亚洲国精产物一三三区太平煤矿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7-08-30
2017-08-10 

 

【导读】明知身边一些人的行为不对,为何选择“沉默”?失职原因可能有4种:做老好人,追求一团和气——不去问;护犊心切,为人情模糊原则——不愿问;自身不干净,腰杆硬不起来——不敢问;参与其中、沆瀣一气——不会问。



中纪委明确这4种行为是失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最近,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明知“不问”是失职》,明确指出了当前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愈演愈烈,与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


可是,在明知违规的前提下,是什么让本应守土有责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沉默”?


 

     



问题1:做老好人,追求一团和气——不去问


违纪案例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残疾人联合会与厦门市鹭艺轩工贸有限公司合伙搞虚假培训,骗取培训经费,被同安区纪委查处。残联主席林少斌明知培训存在严重失管问题,但他觉得获取的是公家的钱,自己又快要退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没有安排工作人员核实培训情况。“他以为时间一长事情也就过去了,真到了东窗事发的时候,早就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了。”


问题分析


对于一些党组织负责人而言,他们不是不知道问题所在,而是因“各怀心事”而选择性无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自己没问题,绝不蹚浑水;怕得罪人、丢选票,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以求保持一团和气;维护地方与部门的“形象”,搞“家丑不外扬”“报喜不报忧”。


“各怀心事”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担当精神的缺失。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理应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手下干部出了问题,就是失职失责。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味盯着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其实还是私心作祟。明知是违纪,仍甘心做自欺欺人的鸵鸟,迟早自己也难独善其身。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随着《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施行,一批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被问责,给党员干部带来了强烈的警示震慑。随着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太平官”“老好人”已越来越混不下去,得过且过、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已失去市场,更多的人认识到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方是正途。





问题2:护犊心切,为人情模糊原则——不愿问


© 2013-2021 太平煤矿 版权所有  地址:邹城市太平镇  邮政编码:273517   电话:0537-5462009

传真:0537-5462088  投稿信箱:tpmkxck@126.com